新闻详情

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

2020-05-26 11:10:15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反思,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在两会上提出,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对中国感染科系的应急能力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实现防疫能力常态化,建设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等。

        在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沈南鹏认为,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医疗AI的审批创新相较市场发展和国际实践仍显不足,数字医疗工具的监管环境仍待优化。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应用市场仍然集中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2019年医疗机构IT系统占比约73%,其他医疗平台占比提升至27%。


2015-2019年我国不同应用主体医疗医疗信息化系统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沈南鹏提到感染防控意识、应急能力的短板暴露,亟须加强感染科系系统建设,避免不可预知的重大疫情造成疫灾后果。对此,他提出了目前传染病应急系统存在四大瓶颈以及四大建议:

传染病应急系统存在四大瓶颈亟待突破

建议

“以医养防”观念下,感染科人财物缺乏动力保障,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科系医生薪酬显著低于同业水平

改变“财神跟着瘟神走”的被动局面,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

院感防控准备不足,预警干预技术手段偏弱

增强院感的技术保障能力,提升院感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医院智慧服务建设中的评价权重等

医疗公共卫生平战转换系统薄弱,突发应急医疗储备不足

完备公卫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

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存在信息“肠梗阻”,直报系统受多重干扰导致疫情预警系统失灵

提高法律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效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两会上,医疗信息化再次成为议论热点,足以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程度越来越深。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新医改的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0年将达到708亿元,增长率达到22%,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015-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中国报告网是观研天下集团旗下打造的业内资深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报告提供商与综合行业信息门户。《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重庆澳亿康

                                                                                                                                                                                                                                           文章采集来自中国报告网

相关资讯

400-685-8859

相关产品

400-685-8859
返回顶部